这一条对于陈舟来说,除了英语撰写可能不是那么舒服以外。
他从上一次课题研究吸取到的经验,足以保证他完成这项工作。
所以,陈舟看到这个要求时,心中表示问题不大。
比赛结束时,赛事官方要求论文必须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指定官方邮箱。
发送时间有明确要求,必须在比赛正式开始的48小时之内。
比赛结束后,赛事组委会将对所有参赛论文进行评比和排名,最好的大约2%的论文将被评为金牌得主。
然后是15-20%为银牌,25-30%为铜牌,以及50-60%为优秀选手。
至于剩下的至少40%的参赛论文,就只能获得重在参与奖了。
总之,陈舟看完整个赛事介绍的第一感觉是,这竞赛有点东西,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的课题研究项目了。
这赛事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在48小时之内,从开放的问题中,准确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并对方案进行理论分析,顺利完成整个课题,完成一篇英文论文。
时间的分配,人员的分工,必须合理。
对于陈舟而言,第一次参加这种竞赛,挑战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了解了整个赛事的信息后,陈舟紧接着又搜索了历届竞赛的题目。
看着搜索出来的信息,陈舟不禁觉得,这题目的开放性真不是一般的大,由小到大,什么样的赛题都有。
听着就牛掰的像是,【向比邻星发射光压推动的微型飞船】,【向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发送激光推进式纳米模型】,【火星探索航天器的防护】,这一类的赛题。
题目本身不仅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并且也是当前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实际问题。
想到赛事的赞助者有米国的天文学会,陈舟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会出这样的赛题了。
而听着就有生活气息的赛题也有,【过山车的设计】,【翻抛机的堆肥尺寸】,之类的。
虽然听着没那么高大上,但是其中涉及的物理理论知识,却不比上面的少。
因为更贴近生活,其题目的难度,并不比天文学的问题简单,反而会更难一些。
陈舟把这几道赛事题目记在了草稿纸上,手中的笔,不断的点着草稿纸。
看着【向比邻星发射光压推动的微型飞船】这个赛题的信息和要求,陈舟试着思索了一下,如果是他,会怎样去解题。
“模型,需要构建合理的模型……”
陈舟想着,手中的笔,就落在了草稿纸上,飞快的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