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远又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财富,积累人脉。
最终不但把生意做到了城郊级别的项目,还搭上了孙兴继父的关系。
要不是抱着外地人不能太过相信的态度,孙兴继父说不定连城市项目都分一点到高明远手里。
这种安排,也算是一种鞭策。
提醒高明远,能做什么生意,不能做什么生意,并不是由高明远自己来决定的。
因为起点不同,发展的经历也不同。
所以高明远和高启强之间差别极大。
高启强更喜欢花心思在上下打点,左右逢源。
这是当年卖鱼留下来的习惯。
少得罪人呢,生意更容易做起来。
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高启强不会诉诸暴力手段。
但当他开始使用暴力的时候,就不会手下留情。
这一点,则是从兵法书籍里面学的。
与之相反,高明远一开始做项目面对的都是是贫穷地区的农户。
老话说得好,穷山恶水出刁民。
越是穷,越是没有见识,目光就越短浅。
喜欢牢牢的把眼前的利益抓在手里,根本不去考虑什么长远的计划。
他们宁可把水泥偷去卖了,也不愿意等着扶贫修路之后,方便出行和买卖。
对付这类人,便只能使用暴力,让他们害怕,方能妥协。
让项目可以安然完成。
这样的事情做多了,高明远自然也就养成习惯了。
能够以暴力解决的问题,就先用暴力解决,进行震慑。
确实解决不了了,再想其他办法。
因为行事风格迥异。
所以高启强和高明远在知晓对方之后,并没有因为两人都姓高,就去攀关系。
而是彼此敬而远之。
互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