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小的东西居然能播放出这样音质的音乐,确实很不错。”
在蒋震廷还在盘算的时候,许远培就已经拿着样机听了起来。
不过他在音乐方面是个门外汉,也就是个能听个响的水平,什么音质不音质,他压根不懂其中的细节。
只要没有电流杂音,播放流畅,高低音和左右声道能明显的区分出来,他就觉得是好音质。
不过,好在全球90%以上听歌的人都是这个水平。
“音质方面是胡玮立大师来配合调试的,现在的这款产品在流行音乐方面的质量会相对优秀一些。”
蔡教授为许远培解释着。
胡玮立现在在无线卫视担任高级音乐指导,主要是为影视作品做编曲工作,各种曲风都能做。
而他之前又是学习的古典音乐,还曾在华夏音乐学院任教,乐理知识那是相当扎实。
再加上他本来就是大陆人,和这边的人沟通顺畅。
于是才有这次蒋震廷专门请他来帮忙调试随身听的音质。
只是受限于现在的芯片技术,并不能对所有类型的音乐都兼顾。
所以只能针对受众最广,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同时最愿意分享(炫耀)前沿产品的流行音乐受众群体做了单独的调试。
“这个东西,你们准备抢。。。卖多少钱?”许远培举着随身听看向蒋震廷,差点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本体配上一套耳机和几首歌曲,预估售价是150美元。”
这不是什么商业机密,蒋震廷也不避讳。
“150美元?就这?”许远培又看了看手中这半个巴掌大的东西。
他也清楚实验室样品和落地的商品之间成本差距是巨大的。
“150美元是最终售价,中间还有运输、仓储、营销广告的费用,这么一个产品我们红星电子也就只能赚2,30美元而已。”
这就是工业,单个产品的利润是极低的,全靠量来保证收益。
这还是因为蒋震廷能靠积分兑换图纸,节约了绝大部分的研发费用。
否则算上恐怖的研发费用,这样一个产品不卖个十几万、几十万台,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更别说盈利了。
“2,30美元还嫌少?你知道我们出口的那些纺织品,好多都是贴钱换外汇吗?”
许远培行刻在骨子里的教师基因觉醒,忍不住吐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