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让我放开分账制度?”马知生也直截了当的问道。
在广电部还没分出来钱,就已经有很多国外片商来和他说开放这分账制度了。
现在还在坚持给大陆送电影的片商,都是在等着这个政策的放开。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政策迟早都是会放开的,除非这个超10亿人口的市场永远不进行商业化。
现在广电部没有放开,主要还是担心放开后,自己守不住这块阵地。
自己几斤几两,他们还是清楚的,靠那些国营制片厂拍出来的东西就想和国外成熟的商业电影相庭抗礼,痴人说梦罢了。
不过现在有了红星,手上也算是有牌了,也是可以考虑一下。
“是,只有放开分账制度,红星影业才能大规模的将电影产业转移到大陆来,以华夏文化为基础拍摄华夏的电影,
否则我们只能去迎合西方市场的观众,拍摄西方文化内核的电影。
这样发展下去,我怕以后我们的团队,反而不会拍华夏自己的电影了。”
蒋震廷这不是威胁,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事实。
既然华夏没有市场留给红星影业,那红星影业就只能以北美市场为根基,面向西方市场。
到时候从剧本创作,拍摄手法等等方面肯定都要合西方市场的胃口才能赚钱。
现在国际电影市场实际上是在不断开拓的,蛋糕越来越大,每家影视公司从中获取的利润都在变大。
单部电影票房也是逐年上涨的,这点从每年的全球票房排行榜的最终票房数据就能看出来。
这也导致电影的拍摄成本逐年上涨,电影质量不断提升。
而华夏本土的电影发展速度却远远低于国际市场的发展速度。
如果华夏电影市场迟迟不对外开放,那么到时候面临的冲击会更加大。
那时候再把大陆市场当作自己的基本盘,来创作华夏的故事,面对的风险也更大。
可能现在一部电影全球票房在3000万票房的电影,大陆市场能提供100万美元的票房。
过几年后,这样一部3000万的电影,就能卖出6000万美元了,那时候大陆市场能填补这中间的差距吗?
到时候让红星影业为了一个看起来更小的市场,而放弃更加广阔的市场?
那蒋震廷就会面临整个集团从上至下的质疑。
而且那些大牌明星和成熟的制作人员们,到时候还愿意来做这种“小项目”吗?
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现在给他们吃稀饭,谁会愿意?
就靠着蒋震廷按着头让他们吃,一次两次可以,每次都这样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有这时候早点放开市场,一方面红星影业这时候可以培养大陆的电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