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皇帝或许会容易得多。
朱厚照从来没指望仅凭情分,就能将李越拉回来。他待她的情意更深更真,可在宣府时,他还是选择放手。而她的心本就硬如磐石,就更加不会感情用事。他之所以带她游遍村落与街市,就是要让她亲眼看看,只有在他的治下,她的政治理想才有成真之日。他不同于那些昏官庸官,他目光远大,富有四海。只要能稳固统治,他不介意继续施舍,这才是他期盼能打动李越之物。可现下看来,有人是要狮子大开口了。
朱厚照一哂:“非是我吝啬,只是宗女放足,已经引得物议沸腾。这样,就以科考之制在京广选女官,如何?”
过去,他像对待刀剑一样掌控她,可现在,他不得不像对待敌人一样重视她。他们太了解彼此了。在危机关头,他可以毫不犹豫替她挡剑,可只有利益才能逼他让步至此。他落入她的圈套之中,他走向了一条收益巨大,但动荡不安的道路。他并不后悔,因为就算再来一百次,他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但他绝对不会这样急切。事已至此,他只能一面稳定局面,一面一条道走到黑。可他不能亲自下场,他必须高居云端,表面上置身事外,这样不论谁胜谁败,都不会动摇他的统治,万不得已时,他甚至还可以弃卒保帅。
谁能来替他弹压各方呢?摆在他面前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刘瑾,一个是李越。一个是太监,一个是女人,法理上致命的性别缺陷,在此时却成为最核心的选择理由。一个是他身边积年的老仆,既忠诚又贪婪,既野心勃勃又畏首畏尾。而另一个是他挚爱之人,既心软又心狠,既能替他披荆斩棘,也能随时倒戈一击。
按理说,宦官更易掌控,但宦官执政只会让士林的攻讦更加猛烈,等于火上浇油。而不论是身份、才智,人脉还是声望,李越都要高明得多,也合适得多。这下,不论哪个层面,她都是他的唯一了。
朱厚照洞若观火,如果他要用李越,就必须要像攻克敌军一样,攻破她的心房,就像她曾经对他所做的一样。他得向一个女人让步、低头,但奇怪的是,好胜如他,却不觉得羞耻。那毕竟是李越,强大的对手,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值得尊敬。
正因如此,他提出了女官的选拔这个筹码。他笃定月池无法拒绝,女官的任命一旦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这意味着,女官将正式走向前朝,走向正统。这不是她一直想要的吗?女扮男装始终是她不得已的选择,她深受枷锁桎梏,所以日思夜想期盼打破枷锁。
然而,月池又一次让他吃惊了。她一怔之后,却断然拒绝。她道:“何须劳您费心呢,待时机合适时,我亲笔写就票拟不就好了?”
执掌票拟,是要做内阁首辅。她不再需要施舍式的让步,她已经可以自己做主。这个从江南小店里走出来的女子,一步一步走到帝国的权力中心,终于将刀都架在他的脖颈上。
朱厚照瞳孔微缩,禁不住拊掌大笑。他抱她坐在他的膝上,眼中藏着森然冷意:“你还知道,你是谁吗?”
月池含笑点头:“未尝有一日忘却。”
他们额头相抵,他又问她:“你猜,要是后人知道真相,会如何评说我们?
月池挑挑眉:“要不,我们在你的帝陵里,也立一座无字碑?”
千秋功过一抔土,古今都付笑谈中。
他终于又一次笑开了。她是被逼疯的,可他的骨子里一直都有这种疯狂在,所以,他们才能走到今天。
京中杨宅中,杨廷和正在练字。他所书的乃是楷书,字字皆锋势备全、雍容自如,恰如他为人一般端庄凝重,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一篇书罢,他的额头亦已沁出汗珠。
在一旁研墨的黄夫人,忙替他擦汗。杨廷和笑道:“有劳夫人。”
他扶着腰,颤颤巍巍地坐下。黄夫人禁不住埋怨:“都是快七十岁的人了,怎么还不知道轻重,还当自己是年轻的时候么。”
杨廷和苦笑:“正因时日无多,所以才要力争朝夕。”
黄夫人替他捶肩的动作一顿,她半晌方道:“可争了如何,不争又如何?”
杨廷和一愣,黄夫人按住他的肩膀:“当年父亲将我许给你时,就对我说了,说你是个做大事的人,叫我恪守妇道,切莫叫你为儿女事忧心。这么多年了,我一心操持家务,从不过问外头的事。可是夫君,你到底已经不再年轻了……我们还有那么多孩子、孙子……”
她素来爽朗宽和,可今日却忍不住哽咽。杨廷和转过身,去替她拭泪。他温言道:“今上做太子时,我便随侍东宫,这么多年,早已见惯风浪。你放心,不会有事的。”
黄夫人道:“这么多年了,连我都知道那位是何秉性,你还要以卵击石吗?”
杨廷和默了默:“君臣之义,不可轻易割舍。”他的凌云之志,更不可轻易割舍。
明明一切都在走向好的方向。鞑靼称臣,倭寇远遁;纪纲具举,朝野肃然;宗室外戚,循规蹈矩;巨贾豪强,低眉唯唯;金银如山,良种济世,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这本该是一个中兴盛世!他们本可以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可这一切,都将毁于皇爷的贪婪。
继夺权、分权后,皇上甚至要生生拔去士林的喉舌,将他们变作只知应声的跟屁虫。他要无法无天,唯我独尊,连舆论和道德的桎梏都要一一除去。泥人尚且有三分土性,更何况是那些读书人。冲突一触即发,而身为内阁首辅的他,为了新政,为了稳定,既不能顺从上意打压同僚,又不能跟随义士联名上奏,就只能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压力如山一样砸在他的肩头,几乎要将这个单弱的老者压垮。
黄夫人道:“可你再这样下去,也是无济于事。你还指望李越能从中转圜吗?他如果能做到,早就做了,又何至于拖到今日。连他都束手无策,还有谁能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