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
今年与往年是不同的。
第一不同的是那麦田里的麦穗异常饱满。有了水车和沟渠,小麦最后抽穗上浆的时候,水分充足。再加上老天爷开眼,连着不短的时日都是大晴天,这麦子眼看着,要夏收了。
今年还有一个大大的不同,那就是官府对夏收无比的重视。
不能不重视啊,这些粮食,其实很多都已经卖给官府,换成那一张张让大家伙心中没底的粮票了。
也就是说,往后的十年,这满田地的粮食,其实有一半是早就卖给官府的。
这是平民百姓家里,那些家中良田众多的,最近却是有些发愁。
原本随叫随到的那些庄稼汉,早早的去长安城做工去了。现在临近夏收,却找不到足够的人手收割。
不过别担心,大唐皇帝会为大家想办法的。
这是那些下乡教授文字算术的书生们说的话,一般都不会有假。
端午之后的十天,大唐皇帝在长安城南门城楼上,将一面大旗郑重的交给柴令武。
大旗上写着“大唐青年精英团”几个字。
柴令武将大旗挥舞几下之后,下方举起无数面同样的大旗。
长安城勋贵子弟人人争先,带领家丁、仆从,还有城外军营抽调的五万军士,整整三十万人。
人人手中一把西山加班加点赶制出的——镰刀。
皇帝亲自选取一处村庄,脱下龙袍,手持镰刀和那些百姓一起收割麦子。
太子、秦王、公主、后妃等等,大唐皇族尽出,每人负责一处。
那些书生早早分配了任务,每一处都要出文章,每一处都要出故事,每一处都要突出大唐君民同心,抢收抢种的大画面。
“大王庄在秦王带领下,一天收割完所有小麦,亩产达到三百八十斤。”
“上坎村收割小麦时,宇文昭仪划破手指,依然坚持将所有小麦收割完毕。”
“陛下与民部尚书裴寂大人比赛谁收的小麦多,让里长刘脑壳做裁判。”
……
一个国家的疯狂,是难以想象的。
十二天时间,整个大唐境内,所有的小麦,能统计出来的,全部收仓。
当有百姓小心翼翼的拿着粮票去兑换,然后足额换取了小麦时,粮票正式登上大唐的历史舞台。
随着粮票使用的详细数据一起呈上皇帝御案的,还有一份大唐境内的田亩具体数。非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