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
遮娄其王国由于不能买火炮,就只能多买点枪械和子弹。
一杆成本约1。5贯的燧发枪大宋敢卖12贯,算上子弹、火药和手榴弹,比朱罗王朝更富的遮娄其王朝买了160多万贯的军火。
其余神罗、教皇国、东罗、阿拔斯、塞尔柱、法蒂玛等大国的军火贸易同样也在百万贯以上。
光那十来个国家就花了差不多1500多万贯,其余四十多个中小国家平摊了另外一半的火器销售,这样总价值就来到了三千六百多万贯了。
“这这这,真的假的?”
听到赵骏的话,晏殊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走到赵骏身边。
赵骏把清单递给他道:“你自己看。”
“我看看。”
晏殊拿起那张纸上下看了三遍才缓过神来激动地道:“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
“还真是三千六百万贯啊?我记得前些年官家让火器司那边造了大量的火器,花了超过千万贯,这样的话岂不是血赚回来了?”
“那不然呢,而且还帮我们清掉了很多库存,也免去了咱们再花钱维护的成本。”
“太好了,虽然现在我们一年下来收入已经有2亿多贯,可每年要花出去的钱也不胜枚举,不仅存不了钱还要举债,现在看来,国库今年能存点钱了。”
“可惜啊可惜。”
“咦?”
听到富弼发出可惜的声音,旁边的文彦博诧异道:“这有什么好可惜的,难道不是普天同庆吗?”
富弼苦笑道:“我是可惜这些年因为维护不善,损坏了不少火器,我估计以后他们还会再买,要是能够保存下来,那就太好了。”
“这样说的话,那确实是可惜。”
众人不由得赞同起来。
事实上这些年大宋确实砍掉了许多军费开支。
但在火器方面的投入依旧非常巨大,如早年武安钢铁厂产的大部分钢铁,都要用于制造火器。
为了应对西夏和辽国的威胁,从宝元年间开始,大宋就大量制造火器。
像最开始的八万火器部队,有十六军,每军三个炮兵营,每个炮兵营有大炮十门,威远炮六十尊,总计全军重火炮四百八十门,小钢炮三千尊。
这还不算守城炮以及残次品。
因为重火炮行动不便,靠牵引车拉经常会陷入坑里,导致军队布置很少,主要的重炮都是放在边境城池上。
所以从战争开始之初,大宋就一直在疯狂地堆火器,造的枪支弹药堆积如山。
即便战争停下来,基于赵祯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缘故,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宋的火器依旧在不断地制造,火器数量自然也在增加。
十余年过去,经过火器司统计,那种两千斤的重炮,大宋造了足足五千多门,威远炮达到了一万多尊,各类燧发枪百多万杆,手榴弹更是数以百万计。